情感教育不仅是帮助学生取得成功的一种手段,更是塑造完整人格的一个过程。因此,实施情感教育,培养学生健康和谐的情感,塑造完美人格,是未来教育的重要主题和使命,也是世界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。
一、情感教育的概念与现行教育弊端
1、什么是情感教育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品质,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,促使他们对学习、生活和周围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,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,真正成为品德、智力、体质、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、有文化的劳动者。这样的人能够保持愉快、开朗、乐观的情绪、情感,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,这样的人热爱自然,热爱生活,对一切美好的东西都非常向往,情感教育是完整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。
2、现行教育现状及弊端情感教育的核心理念——使每一个学生的身心感到愉快,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态度、情绪、情感和信念,关注每一位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,通过校内外的言谈、调整与反思,笔者认为现行教育存在如下弊端:
(1)追求唯理智教育。唯理智教育就是没有把情感发展列到教育目标系列之中,知识获得和智力开发训练的目标占培养目标系列的中心地位;在教育过程中漠视、扭曲和阻碍学生情感发展,师生关系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;为了达到纯粹理智的目的或为了维护教育者本人的权威,随意侮辱学生的人格尊严,根本不把学生当成一个有感情的人;缺乏评价学生情感发展的一整套措施或标准,这种唯理智教育倾向造成的后果就是严重地伤害了学生的灵性,造成了学生内在精神世界的残缺不全。
(2)重认识轻情感。把生动、复杂的教育活动囿于固定、狭隘的认识主义框框之中,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、理解和掌握,而不是关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。
(3)重教书轻育人。现今教育把教书和育人割裂开来,教师教育过程以教书为己职,以完成知识传授、能力培养为己任,忽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道德和人格培养和养成。
二、情感教育目标特征
1、情感教育的目标包括三个内容:一是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,提高学生情绪情感的自我调控能力,帮助学生对自我、环境及两者之间关系产生积极情感体验。这三个方面最后都是指向整个教育目标完成和健全人格的培养,这是情感教育的终极目标。情感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要发展人的社会情感,培养良好的社会情感品质。
2、情感教育的特征:
(1)兴趣性;(2)成功性;(3)审美性;(4)创造性。
三、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
(一)更新教师理念
情感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是教师,情感教育要顺利实施,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,教师应具备怎样的情感教育观念呢?第一,要摒弃传统陈腐的教学观,树立以新课程为核心的理念。过去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为了应对考试,是一种应试教学观,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考试这根指挥棒进行。而情感教育的教学观截然相反,它要求在教育的过程中,教师应“情”“知”并重。新课程核心理念——“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”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:关注每一位学生,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,发展中的人,有尊严的人,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,每一位学生都是自己应关注的对象。尊重、关心、牵挂,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。教师用“心”施教体现着教师对本职工作的热爱,对学生的关切,体现着教师热切的情感。
|